close
第一次的平溪線鐵道旅,
鎖定較有景觀,也比較人居住及商家的景點,
"菁桐"、"平溪"、"十分"。

真的很久沒有坐火車旅行了,
當火車起動時,
窗外的都會喧囂與冷漠也漸行漸遠,
那份久藏內心深處的遙遠記憶,
彷彿又回來了,
"菁桐",等著我們吧!


即便是平日,
從瑞芳火車站前往菁桐的途中,
車廂裡仍不少男女老少及國外觀光客,
似乎和我們不約而同地選擇要到菁桐似的。

有了"平溪線一日週遊券",
當日就可以不限次數搭乘平溪線火車(瑞芳至菁桐間),
遇到要查驗票時再拿出來即可。


因為錯估列車時間(10點10分的3233區間車只有假日才行駛),
為讓行程不倉促,
所以取消了平溪線鐵道旅的十分站行程;
十分站是平溪線上最忙碌的車站,
因為平溪線小火車自菁桐以後一直到三貂嶺之間都是單線軌道,
這裡是唯一會車的地點;
列車行進中,我看到火車站兩旁的商家相當的熱鬧,
我們一定會有機會再來造訪的!

火車緩緩的向目的地行駛。
(瑞芳、候硐、三貂嶺、大華、十分、雍古、嶺腳、平溪、菁桐)

當火車緩緩駛入菁桐站,
乘客們已迫不及待躍下階梯,朝向黑瓦白樑的菁桐車站飛奔而去。

步下火車,
印入眼廉的菁桐站只有側式月台一座,
而且真的很古色古香。

火車除了起點瑞芳和終點菁桐會停靠較久的時間外,
其餘小站只要沒人上、下車,就會馬上關門開走,
真是...好隨興啊!




平溪線火車本來就是為了運媒而興建的鐵路,
每一個車站附近必定有煤礦,
菁桐也不例外,
除了知名的菁桐地標洗煤場外,老礦坑、運煤的柴油車頭也都在這。
(菁桐火車站對面就是建造於1921年的選洗煤場)


菁桐站是平溪線鐵道的終點站,
早期為運媒專用鐵道,
設站於1912年,
早期站名為菁桐坑,
礦盛時期為全台運煤量最多的火車站;
有九十幾年歷史的菁桐車站,
是目前台灣僅存的四個木造火車站之一,
且已被台北縣政府指認為縣定古蹟。

過去因為多為野生菁桐樹之故,
而命名為"菁桐",
舊名為"菁桐坑",
包括現在的菁桐、白石、薯榔三村,
在盛況時期,人口曾多達五千多人。


木造的車站,
有剝落漆皮、玟駁木樑,還有黑瓦上層層青苔的歷史痕跡,
更能彰顯出這菁桐車站的年份,
古樸雅緻的日式風情韻味,
迄今仍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合影。

礦業停擺,
以往幾千人次在此往返的盛況不在,
候車室顯得空盪盪,
但看似落寞的車站,卻更有濃得化不開的懷舊風味。


目前只有一個站員打理全站。


一出火車站就是菁桐老街,
平溪、菁桐都因擁有礦業而發跡的老街,
但卻呈現截然不同的風味,
平溪處處可見天燈的招牌,而菁桐卻仍保有濃濃的礦味。

短短不到一百公尺,
有販售雜貨、飲食、紀念品的商家,
還有廢棄的石底礦坑、台陽公司當年為礦工所建的宿舍等等景點。

雖然平溪支線轉型以觀光攬客後,
沿線的幾個小站也因此聲名大噪,
但平日的遊客罕至,許多商也都不開門營業,
讓菁桐更顯的靜謐。

走在石板舖設的街道上,
一間間未經翻修的屋舍、店舖,
讓老街顯露出一股濃濃的懷舊味,
純樸的人文、鄉土氣息,
很適合帶著相機拍拍照、看看景物、漫步著....。


老街上的菁桐鐵道餐廳。


在仿懷舊車站的店門口拍拍照紀念吧!
(不過右下角那張照片....讓人忍不住"噗嗤一笑"啊!....)


因平日出遊,而無法看見老街熱鬧的模樣。

老街上有一家"菁桐坑阿嬤日本冰"的小攤子,
販售一些冰品、天燈飾品,和明信片,
阿嬤販售的價格比起附近商家來的便宜許多。

街上還有一些販售小天燈、雞捲、日本冰、炸物、紅豆餅等等的小商店,
我們原本要促進經濟發展去光顧紅寶礦工食堂的"高級礦工便當",
網路資料顯示週四、五不營業,想不到週一也不營業,
只好買其他零食填填胃。

很不幸的....踩到大地雷!!!


沿著老街走,會看見許多許願竹,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外觀很像日本神社的小亭子,
它就是菁桐有名的許願亭;
亭子裡有台被許願竹淹沒的運煤小台車,
我想是用來象徵運送遊客們的祈望吧!

許多商家都有販售許願竹,
一支30元,
可以將自己的心願寫在許願竹上,然後掛在亭子、樹上或鐵道柵欄上。


這真的是很有創意,而且吸金的手法,
不過千萬別想十年後想來找回這根許願竹,
因為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居民清理掉;
嗯....,
這回選擇不想當個太熱情的觀光客,
哈,其實是因為不想看到自己的心願和名字被丟在垃圾堆裡。


車站旁的"菁桐鐡道故事館",
是專門販售明信片、紀念品和鐵道相關產品的商店。



館外的木桌上有一堆紀念章,
讓人忍不住一個個拿起來瘋狂的蓋。



看見"十分幸福"、"十分成功"的仿硬式車票明信片,
讓我腦海裡立刻出現幾個人的身影,
決定將這份超重量級的祝福寄回給台南的朋友們!




一定要和站長大頭娃娃合照紀念,
唯有平日前來,才不會有一堆遊客和你一起入鏡。



木造的告示牌,
經過歲月的洗禮,更顯得古樸雅緻。

從瑞芳到菁桐的火車很少,
一天約14班,
所以很多人會利用空檔在鐵道上拍拍照片。

1點48分的火車(3218區間車)滿載的旅客向菁桐行駛過來,
而我們也將告別菁桐,
前往旅程的下一站"平溪"。


歷史對菁桐記錄了一切,
在媒礦業興盛的年代,
菁桐和十分、平溪車站一樣倚靠媒為生,
隨著媒礦業的沒落,
菁桐雖然沒有像十分、平溪順利轉為觀光、天燈之鄉,
但來到這裡會發現,
它是另一處吸引人來此尋幽訪勝的地點,
相較於瑞芳金瓜石的黃金、銅業、礦業造就九份老街繁華的流金歲月,
菁桐採媒礦業的黑金街景風貌更充滿質樸印象。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