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隆廟口夜市第
站,
便是到食尚玩家雜誌推薦的"16號天婦羅"。

寫這篇文前查了一下"天婦羅",
因為我一直覺得天婦羅就是甜不辣、黑輪,
事實上它是源自葡語發音,
由葡萄牙傳教士傳入日本後被日本人發揚光大,
傳至台灣後,音譯為甜不辣,並發展出其他料理方式。


這家天婦羅在基隆也是頗有名的,
不管好吃與否,
總要入境隨俗的試一下;
外帶一份小盒的回九份吃,
一份8片60元,
外皮不算酥脆,有點油膩,
口感和一般市售的甜不辣都一樣,軟軟QQ的,
就是價格不太迷人,
不知道為什麼這是基隆名產之一,總覺得一般鹹酥雞店就買的到了,
下次有機會再來基隆廟口夜市大概會先試別的東西吧!

第
站"31號天一香肉焿順"。

一定有人會笑掉大牙,
因為我第一次來基隆廟口夜市竟然是選擇吃魯肉飯??
讓我來告訴你,
它究竟有著什麼樣迷人的好滋味吧!


天一香的魯肉飯,
一碗20元,
白飯粒粒分明,而且軟、硬適中,
淋上不油膩、肥油適中的絞肉、魯香味十足的魯汁,
是屬於比較濕潤的魯肉飯,
讓我一口接著一口,
想不到這麼簡單的一碗魯肉飯也能表現的這麼迷人。

油豆腐三小塊15元,軟嫩順口。

第
站"刑記鐤邊趖"。
來基隆廟口夜市也一定要試試這指標性食物"鐤邊趖",
廟前廣場有二家,
但刑記店員熱情招喚聲似乎較容易吸引遊客的注意,
於是我們就選擇了這家。


鐤邊趖是福州小吃,常被作為主食,
用米漿在滾燙的大鍋中沿著鍋邊淋上一圈圈,
米漿沿著鍋邊向下流動直至被滾燙的水煮熟,
然後再把整圈凝固的米漿取出,
風乾後剪成一片片,
不一定是湯食,有時候乾吃;
而刑記鐤邊趖一碗55元,
加了有肉羹、金針、筍絲、紅蔥頭、蝦米、魷魚絲、芹菜、高麗菜等十幾種食材。

鐤邊趖,
外觀很像板條,
薄薄的,成捲曲狀,
口感彈Q、有嚼勁、滑溜溜的。

湯裡還有魚漿、肉羹、金針、筍絲、高麗菜、蝦米、魷魚絲等豐富食材,
並用紅蔥頭、芹菜提味,
味道十分鮮美,香氣也十足。

第
站"蚵蛋包",
咱家老爺說要吃一些不同、特別的東西所以選了這樣東西,
一份40元;
一口咬下蚵蛋包,
油炸後的麵皮很酥脆,
緊接而來的是撲鼻的韭菜香氣,
仔細一看,雖然標榜"蚵"蛋包,
但裡面卻是滿滿的韭菜,
蚵仔的比例少的可憐,
整體來說不會很難吃,
感覺就是蚵嗲加了顆蛋變成了蚵蛋包。

第
站"41號陳記泡泡冰",
來基隆沒吃泡泡冰,就好像沒來過一樣,
夜市裡有二家,
那一家是正宗?創始店?


原本想二家各買一杯比較,
但咱家老爺子不想吃這種東西,
我想泡泡冰的味道應該差異不大,
就很隨性的選擇"陳記泡泡冰"吧!

泡泡冰是用剉冰加上果汁或濃縮液快速攪拌,
然後做出像泡泡一樣綿密口感的冰品。
這裡的泡泡冰有很多種口味,
小小一杯40元,
標榜以手工攪拌,
但我偶爾會咬到碎冰,感覺不夠綿密,
印像裡在屏東觀光夜市吃的還比較有特色及好吃,
雖然它的製作方式是以機器快速攪拌而成,
這杯泡泡冰好像少了什麼....沒什麼特色。

這次出遊不知道在堅持什麼,
一定要從瑞芳拚到基隆廟口夜市吃晚餐,
簡單的吃了幾樣夜市的指標性食物後,
便衝衝地去買"基隆李鵠餅店鳳梨酥、綠豆沙"當伴手禮,
還是快趕回九份老街尋寶實在些!


便是到食尚玩家雜誌推薦的"16號天婦羅"。

寫這篇文前查了一下"天婦羅",
因為我一直覺得天婦羅就是甜不辣、黑輪,
事實上它是源自葡語發音,
由葡萄牙傳教士傳入日本後被日本人發揚光大,
傳至台灣後,音譯為甜不辣,並發展出其他料理方式。


這家天婦羅在基隆也是頗有名的,
不管好吃與否,
總要入境隨俗的試一下;
外帶一份小盒的回九份吃,
一份8片60元,
外皮不算酥脆,有點油膩,
口感和一般市售的甜不辣都一樣,軟軟QQ的,
就是價格不太迷人,
不知道為什麼這是基隆名產之一,總覺得一般鹹酥雞店就買的到了,
下次有機會再來基隆廟口夜市大概會先試別的東西吧!

第


一定有人會笑掉大牙,
因為我第一次來基隆廟口夜市竟然是選擇吃魯肉飯??
讓我來告訴你,
它究竟有著什麼樣迷人的好滋味吧!


天一香的魯肉飯,
一碗20元,
白飯粒粒分明,而且軟、硬適中,
淋上不油膩、肥油適中的絞肉、魯香味十足的魯汁,
是屬於比較濕潤的魯肉飯,
讓我一口接著一口,
想不到這麼簡單的一碗魯肉飯也能表現的這麼迷人。


油豆腐三小塊15元,軟嫩順口。

第

來基隆廟口夜市也一定要試試這指標性食物"鐤邊趖",
廟前廣場有二家,
但刑記店員熱情招喚聲似乎較容易吸引遊客的注意,
於是我們就選擇了這家。


鐤邊趖是福州小吃,常被作為主食,
用米漿在滾燙的大鍋中沿著鍋邊淋上一圈圈,
米漿沿著鍋邊向下流動直至被滾燙的水煮熟,
然後再把整圈凝固的米漿取出,
風乾後剪成一片片,
不一定是湯食,有時候乾吃;
而刑記鐤邊趖一碗55元,
加了有肉羹、金針、筍絲、紅蔥頭、蝦米、魷魚絲、芹菜、高麗菜等十幾種食材。

鐤邊趖,
外觀很像板條,
薄薄的,成捲曲狀,
口感彈Q、有嚼勁、滑溜溜的。

湯裡還有魚漿、肉羹、金針、筍絲、高麗菜、蝦米、魷魚絲等豐富食材,
並用紅蔥頭、芹菜提味,
味道十分鮮美,香氣也十足。


第

咱家老爺說要吃一些不同、特別的東西所以選了這樣東西,
一份40元;
一口咬下蚵蛋包,
油炸後的麵皮很酥脆,
緊接而來的是撲鼻的韭菜香氣,
仔細一看,雖然標榜"蚵"蛋包,
但裡面卻是滿滿的韭菜,
蚵仔的比例少的可憐,
整體來說不會很難吃,
感覺就是蚵嗲加了顆蛋變成了蚵蛋包。


第

來基隆沒吃泡泡冰,就好像沒來過一樣,
夜市裡有二家,
那一家是正宗?創始店?


原本想二家各買一杯比較,
但咱家老爺子不想吃這種東西,
我想泡泡冰的味道應該差異不大,
就很隨性的選擇"陳記泡泡冰"吧!

泡泡冰是用剉冰加上果汁或濃縮液快速攪拌,
然後做出像泡泡一樣綿密口感的冰品。
這裡的泡泡冰有很多種口味,
小小一杯40元,
標榜以手工攪拌,
但我偶爾會咬到碎冰,感覺不夠綿密,
印像裡在屏東觀光夜市吃的還比較有特色及好吃,
雖然它的製作方式是以機器快速攪拌而成,
這杯泡泡冰好像少了什麼....沒什麼特色。


這次出遊不知道在堅持什麼,
一定要從瑞芳拚到基隆廟口夜市吃晚餐,
簡單的吃了幾樣夜市的指標性食物後,
便衝衝地去買"基隆李鵠餅店鳳梨酥、綠豆沙"當伴手禮,
還是快趕回九份老街尋寶實在些!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