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綠島的第二天早上,
下了一整天的雨,
而我,
竟然也在民宿睡了一個早上;
因為實在不想要淋雨騎摩托車環島,
尤其是經歷過昨晚的折騰後,
一直期待天氣放晴。

但不知道那隻雨神跟著我們跑到綠島,
所以並不如所願,
想想難得來綠島的珊爸、媽,
若因雨天而關在民宿是件多遺憾的事,
那麼,
大家就穿著便利雨衣勇闖綠島吧!
下了一整天的雨,
而我,
竟然也在民宿睡了一個早上;
因為實在不想要淋雨騎摩托車環島,
尤其是經歷過昨晚的折騰後,
一直期待天氣放晴。

但不知道那隻雨神跟著我們跑到綠島,
所以並不如所願,
想想難得來綠島的珊爸、媽,
若因雨天而關在民宿是件多遺憾的事,
那麼,
大家就穿著便利雨衣勇闖綠島吧!

從玲華園一路騎,
經過南寮鬧區,
雖然是雨天,
但至少還有沿岸的美景相陪,
不似昨晚烏漆漆一片,
伸手不見五指;
接下來的環島景點,
只要你騎過一圈綠島,
就肯定會經過。

第一個停留的景點是綠島烏鬼洞,
因為這一帶的海中礁岩都屬於火山岩,
像似漆了一層柏油般,
烏漆漆的,
故有烏鬼洞之稱;
我覺得附近公路死角很多,
停留下來拍照得留意摩托車。

離開烏鬼洞後,
往下騎沒多久就可以看到"馬蹄橋"。

馬蹄橋因橫跨類似馬蹄的海溝而得名,
位在綠島鄉龜灣,
民國91年竣工,
長度僅有數十公尺,
但卻是屬於橫跨太平洋的橋樑,
相當特別。

若遇颱風,
還會因海浪過大而禁止通行。




橋樑旁的山壁為馬蹄嶺斷崖,
每年的四、五月份崖壁上會長有野百合,
東海岸風景區管理處在當地做了一些設施,
提供遊客貼身接近這座美麗的橋樑;
不過,
雨天環島的我們還是別冒險吧!


這裡有深邃的海溝,
常有龍蝦、石斑、石狗公等魚類出沒,
不過如今數量已經越來越少。

現場還是見到不少釣客在礁石上海釣。

雨天望向大海,
竟一點都不覺得美麗,
反而還有些恐懼。

第三站我們來到位於綠島南端的"大白沙潛水區"。

長數百公尺的白色珊瑚礁岸,
是綠島最大、最完整的沙岸,
由珊瑚和貝殼碎屑堆積成的白色沙灘,
這裡適合中高級的潛水活動。

不潛水的我們,
更因雨天無法看夕陽,
那就好好賞景、和戲水,
感受這綠島優閒的氣氛。

白色的沙灘,
讓人忍不住想將它帶回台灣本島,
不過,
為了保持綠島生態環境能永續發展,
這裡規定是不准帶走一粒沙的唷!


2002年來到此時,
以為大白沙(鯊)和這條在海上的步道形狀有關,
其實有潛水過的人都知道,
這種細細長長的海上步道是給潛水客行走的,
也因為如此而形成了絕佳的拍照景點。

海水退潮後,
可以完整的看到這條步道延伸到海中央,
不過,
今天是無緣看到這步道淨空的模樣了。

漲潮時的海浪一波波打上來也蠻讓人驚悚的,
不仔細看,
會以為我們站在水上飄!


雖然雨天的大白沙,
不及天候佳時,
但,
也構成不同的此景、此記憶,
相信,
也一樣深深烙印在你心裡。

第四站來到朝日溫泉,
因為昨晚泡湯時間太晚,
像樣的拍幾張到此一遊的照片紀念。

沿途總能看見山羊。


第五站來到哈巴狗岩、睡美人岩和小長城,
位在綠島環島公路8公里處,
都是火山噴發以及海蝕作用而形成的,
唯妙唯肖的石像,
來綠島可別錯過!

距離2002年來綠島,
已經10年,
綠島著名的哈巴狗、睡美人岩竟然完全沒變,
想想它們的面積這麼大,
沒那麼容易在10年就風化變形或不見的。


小長城和哈巴狗岩、睡美人岩是在一起的,
如果想看這二塊唯妙唯肖的石像,
可以爬上小長城上的涼亭欣賞四周的美景;
雨天環島的我們,
似乎沒有這種閒情意緻,
那就拍幾張像樣的到此一遊紀念照吧!

第六站來到觀音洞,
壯觀的中國式牌樓,
上頭清楚的"觀音洞"字樣,
一定不會錯過這個熱鬧的景點。

觀音洞是在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相傳,
幾百年前,
有漁船夜歸而迷失方向,
觀音曾於此處顯靈,
指引漁船平安返家,
因此成為綠島人的守護神。

觀音洞,
位於公館村的海階平台上(綠島人稱草山),
是一個天然的鐘乳石洞。

沿著階梯往洞裡走去,
這裡雖然是綠島居民的主要信仰中心,
卻沒有金碧輝煌的廟宇建築;
裡頭空間不大,
還有一處高約一公尺狀似觀音座像(綠島人稱為石觀音),
舉凡結婚、生子、生活上的鎖事...,
當地居民皆會來此誠心地向觀音祈福。


謝氏夫妻當然也不例外,
向觀音祈願(((謝小貝比)))快快報到!

逛完觀音洞後,
食尚玩家和網友特別推薦觀音洞旁小吃攤的"芡粿",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
我們點上一份當作下午茶品嚐。

芡粿,
在過去是新居落成、或廟會時才能吃到的珍品,
如今是綠島的特色美食;
一份50元,
看起來有點像蛋餅,
但其實是用米漿作成的,
裡頭再加上花生粉、海草、南瓜等配料,
再放到鍋內煎;
口感QQ軟軟的,
沒什麼味道,
我個人是蠻害怕這種食物,
沾上店家的豆瓣醬似乎比較合大家的胃口。

海草煎蛋,
一份50元,
是利用海草下去料理,
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口感和味道,
但卻很合大家的味蕾,
是一道很讚的料理!

降火氣、養顏美容的林投靈芝茶,
一瓶35元、三瓶100元,
喝起來的味道有點像青草茶,
像是被稀釋成很淡、很淡的青草茶,
不難喝,
但,
小紫對於不熟識的果實做成的飲品實在...。


林投靈芝茶是由綠島處處可見林投樹果實做成的。

來綠島前,
計畫買全家福裝,
後來因為尺寸之故而沒買成;
想不到這場意外的雨,
大伙被迫穿著"便利雨衣"環島,
也意外的成了我們的"全家福裝"(萬一路人也入鏡...??)。

第七站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從公館鼻開始,
包括將軍岩、綠洲山莊、人權文化園區、人權紀念公園、
莊敬營區(新生訓導處)、綠島技能訓練所,
直至牛頭山、燕子硿等,
總面積約32公頃,
原稱綠島人權紀念園區,
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理,
2006年改由行政院文建會接管,
2007年改稱為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爬滿青苔的大石上,
秀著顯眼的紅色字體"綠洲山莊";
綠洲山莊為白色恐怖時代的產物,
起於1970年台東的泰源事件,
國民黨政府於綠島新生訓導處西側建造一座高牆式監獄"綠洲山莊",
1972年完工後,
陸續將泰源監獄與各地軍事監獄中的思想犯遷移至此進行感化教育與思想改造,
直至1987年戒嚴後,
綠洲山莊從此廢置。

園區還原人權侵害、無民主自由的歷史,
從建物、牢房及一個個的政治受難者的故事中,
親自體驗監禁無自由的生活,
讓參觀的人可以體驗人權的發展歷史,
以及了解時代背景下的故事。

監控室,
提供受刑人家屬來此面會用。


再往裡頭走,
綠島上有二座監獄,
一座沒有開放觀光客參觀,
一座就是現在的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望著高牆,
想像著受刑人仰望著牆外的世界和天空,
嚮往著自由。

就算爬的出這座高牆,
也要有足夠的能力(游泳)才能重回自由。


園區中央處有一大禮堂,
展示著許多珍貴的史料,
讓參觀的遊客更認識台灣人權的發展、歷史。

八卦樓分為一、二樓,
共分為八區,
建築呈四翼開展的放射狀,
延伸出四棟監舍,
大小牢房共52間,
每一條長廊兩邊一樣是囚房。

為了讓參觀的遊客了解受刑人的活動,
特立許多人型紙牌於狹隘的囚房內,
陳設出當時的畫面;
受刑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裡頭完成,
唯一聯繫外頭世界只有一雙眼的範圍,
拘禁久了,
或許不只是身體上的不自由,
更是心靈上的無形枷鎖。


狹小的監房內,
在在顯示出在這裡的煎熬、痛苦、以及喘不過氣的不自由,
大概是空氣不流通,
悶熱中瀰漫著一股腐敗味,
還是...,
讓我無法久待。

走出戶外,
呼吸新鮮空氣、看看四周的草地和空地。

要大伙模仿起受刑人在空地上放風、做運動。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內非常寬廣,
可以欣賞的資料、環境也很豐富,
只是,
雨天環島的我們實在累了,
如果有機會,
可以慢慢體驗、欣賞這美麗的綠島。

大伙回到民宿小憩一會再外出南寮鬧區採買紀念品及晚餐。

綠島南寮鬧區上,
紀念品店林立,
幾乎每幾步就有一家,
其中"大哥的故事"算是綠島頗具知名度、及受歡迎的一家。

他們家有很多創意的T-Shirt、帽子、杯子、小飾品...等。

T-Shirt、帽子夠創意、夠耍寶,
不過,
上頭大大的"幹"字,
與咱家老爺子斯文的外表有著衝突性,
還是買個"幹"字的啤酒杯(250元),
關起門來娛樂自己就好!


即便是用餐時間,
外頭還飄著小雨,
店內仍有滿滿的人潮,
最主要是除了眾多紀念品可供購買外,
店內還特別佈置成監獄讓遊客盡情的拍照。

我們可是玩得不奕樂乎!!





發現大哥的故事販賣的紀念品,
具創意、和獨特性,
也明顯地與其他紀念品店商品有所區隔,
我想這或許也是它吸引遊客人潮的重點之一吧!

不管有沒有想買的紀念品,
都可以來這裡晃晃,
會發現很多新奇、有趣的,
而且還可以把這裡當成景點盡情的拍照。


南寮鬧區上的"信交易",
店名故意取得很容易讓人想入非非,
其實是以明"信"片為主角的紀念品店,
也是大哥的故事的分店,
難怪裡頭的創意、豐富性一籮筐。

黑板上註明著寫明信片應注意的事項,
有幾項還蠻搞笑的,
要大家詳讀以免屆時收不到寄給自己、或朋友的明信片。

店裡有著各式樣式的明信片,
挑選自己心目中綠島的象徵、印象圖案的明信片,
六張紙卡式的只需要100元,
付款後,
可以在店內的仿課桌椅上盡情的揮灑祝福。


只要花點巧思,
郵筒不再一成不變,
也可以很活潑、很吸引人;
10/09(日)晚上將祝福寄回台灣本島給自己、和友人,
很快的在10/12(三)就收到了,
快速的令我驚訝;
不管去國內、外旅遊,
不彷親手寫張明信片給自己或朋友,
大家一起(幸福滿滿滿)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