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塞維亞是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的首府,
也是西班牙第三大都市,
哥倫布自美洲返國後選擇此地終老,
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卡門"也是以此地作為舞台背景,
也是佛朗明哥舞的發源地,
加上瘋狂的鬥牛,
讓塞維亞成為一個熱情又活力四射的城市。

塞維亞吸引最多遊客駐足之處,
應該就是今天早上的行程"瑪麗亞露意莎公園、塞維亞大教堂"了。

一早我們先來到,
瑪麗亞露意莎公園(Pargue de Maria Luisa)內的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na)。

西班牙廣場,
1983年西班牙公主捐出她的宮殿改造而成,
1929年塞維亞舉辦世界博覽會,
所遺留下來頗具特色的建築物;
廣場是一個巨大的摩爾式半圓形宮殿建築,
連續不斷的建築環繞著廣場邊緣。

廣場的牆壁上有許多壁龕,
每個代表了西班牙的不同省份,
各行省利用青花磁磚,
圖案中融入當地的歷史故事、行省特色、代表建築,
創造出能夠代表該行省的獨特圖案,
共計58個城市。


壁龕上磁磚畫依舊色彩鮮麗,
可以看清楚每一個西班牙城市的小故事,
漂亮歸漂亮,
不過看起來,
尤其是拉遠來看,
怎麼有點像墓碑(地),
看起來有點怪怪的,
意思意思放上幾張照片就好。

咱家老爺子看到美景就猛按快門,
儘管是同一個景點,
也是一拍再拍,
所以才能創造出一萬多張的紀念品,
害我到現在都無法完整的和大家分享,
......不多說了.....,
透過張張照片來欣賞西班牙廣場的美吧!

任何角度都很美,
超想((問光))的分享張張精采、美麗的照片...。


景色再美,
也要和我們領隊來個一張合照吧!

廣場前有護城河,
還有幾座美麗的小橋裝飾,
色調柔和,
景緻宜人,
就像是一副美麗的畫。



站在這些古建築裡,
發現自己好渺小。

土黃色的古建築、藍白古瓷、磚飾、白色柱體...,
構成了西班牙廣場宏偉氣勢的畫面。



西班牙廣場的二座塔樓分別象徵伊莎貝女王及費南多國王,
是摩爾式的建築。

廣場上有很多販售紀念品的攤販。

接著我們步行到下一個景點"塞維亞大教堂"。

途中的紫色花海真是美極了!




穿過慕里歐花園,
有一支哥倫布500周年的紀念柱,
由上而下分別有代表王室的獅子,
和主船聖塔瑪莉亞號上分別寫著開國的伊莎貝爾女王和費多國王。

教堂入口處的風向女神,
是高聳的布拉達塔頂端風向女神的複製放大版。

塞維亞大教堂的舊址上原建有塞維拉大清真寺,
清真寺於十五世紀被拆除,
隨後便在清真寺上修建大教堂;
原是哥德式風格的建築,
後因中央的圓頂坍塌後,
其建築風格又改為文藝復興風格,
整教教堂長140公尺、寬160公尺,
是僅次於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的第三大教堂。

塞維亞大教堂,
絕對是塞維亞最耀眼的建築物,
更是遊客到塞維亞朝聖最主要的地方。

一進教堂,
在屋頂處可以看到吊了一隻鱷魚標本,
不知道和教堂有什麼關連?

面對教堂內的大門是偉大航海家哥倫布的靈柩,
靈柩是在1898年古巴獨立後,
由聖地牙哥遷移至此;
四周的扶棺者分別是哥倫布航海時的四個西班牙王朝的國王。

鑲金的屏風,
雕上千位聖經人物,
聖杯室、主聖器室裡的精緻工藝雕刻,
將塞維亞大教堂的華麗顯露無遺。

教堂裡常見的彩繪玻璃、華麗天花板,
塞維亞大教堂一樣沒少。


觀光客人潮很多,
小紫對教堂、清真寺這類的文藝實在興趣缺缺,
還是趕緊看看下一個景點吧!

和哥多華清真寺前一樣的"橘子園中庭",
是回教徒在禮拜前清洗手腳的地方。

在橘子園可以看到與塞維亞大教堂相連的希拉達塔(La Giralda)。

希拉達塔是一座非常具有特色的鐘樓,
還列入金式世界紀錄裡。

原是清真寺的鐘塔,
在十四世紀時天主教收回塞維亞後,
鐘塔的原頂改為西方的尖塔,
後又被添加具文藝復興風格的裝飾;
主要是一般教堂的鐘樓,
內部採用斜坡、迴旋塔式環繞登樓,
又稱迴旋塔。

快和我們一起攻塔吧!

古代國王都是騎著馬上塔頂,
我們沒有馬騎,
只能靠著自己的雙腿;
爬啊爬、轉啊轉,
在四方形的搭裡環繞,
過程雖然不會太累,
但還是讓很少運動的小紫氣喘呼呼;
也難怪在這趟西班旅餐餐大魚大肉下,
回國後的體重還能直線下滑。


鐘塔總共三十六層(約98公尺),
不知轉了幾圈,
已經分不清楚東南西北。

抵達塔頂,
可以看到二十四個鐘。

上頭的視野遼闊,
可以看到整個塞維亞市。

塞維亞的白色屋頂。

阿爾卡乍堡。

塔頂上人滿為患,
想要拍幾張鳥瞰塞維亞市區的照片像是在打仗般,
更無法與美景相樣般的合照,
還是趕緊下樓吧!

今天中午安排在塞維亞的餐廳用餐。

烤羊腿、牛尾、鱒魚、牛排、豬排、鮭魚排...都吃過了,
不知道還能變出什麼花樣呢?

前菜和炸物...不容易踩雷。


海鮮義大利麵前湯。

哇塞!
大概之前的主餐"過份"的精采,
所以這主餐讓我完全沒記憶,
我想大概是魚吧...。

今天的甜點是布丁泥加消化餅,
完全顛覆我的味蕾,
好特別,
好好吃,
或許我會忘記主餐是什麼,
但這份甜點卻讓我印象深刻。

記錄到現在,
發現這趟西班牙旅越到尾端,
餐點越來越不具特色,
份量也越來越縮水,
不過倒也不會讓自己餓到發慌的地步。

吃飽之後...,
緊接著是要帶大家去花花錢、犒賞自己和親朋好友...。

阿卡乍城堡。

從教堂和阿卡乍城堡以東的地區都算是聖十字猶太區,
費南度三世下令來自托雷多的猶太人住在原為猶太區的此地。


在這裡可以聽到"摳、摳..."的馬蹄聲響。

聖十字猶太區,
巷道狹小彎曲,
仔細探訪或許還能發現具有回教風格的中庭。

紀念品店就隱藏於巷弄間,
等著我們尋寶。

超市一瓶販賣0.5歐元左右,
觀光景點販賣機的售價竟要1.2歐元,
感冒中的小紫實在很想喝可樂,
多出來的價差就當作是...在玩國外販賣機的經驗吧...。

冰淇淋一球3.2歐元,
相似的口味比較多,
不過西班牙服務人員和我們的破英文無法溝通,
選的二種口味都偏甜,
越吃越渴,
還是馬德里太陽門廣場的冰淇淋比較好吃。

和咱家老爺子在廣場上步行,
他總要我定點讓他拍照,
回國整理照片後才知道他是要拍希拉達塔頂端的風向女神啊!

艷陽下,
更顯格外光華出眾。

相較於西班牙中北部的天主教人文,
西班牙南部的安達魯西亞受摩爾人的統治最久,
因此呈現出獨特的回教風情,
在區內各地的知名建築都還可以找到這些演變的痕跡;
其實比起去參觀教堂或古建築,
我還是比較穿梭在巷弄裡,
可以發現在這窄小的巷弄裡發現無限多的驚奇與美麗。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