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明四天連假(04/04-07),
安排和珊家人一起背著小寶妞到苗栗旅遊、再順道回台北;
這次出遊,
是小寶妞(6M8D)第一次出遊,
和家人約好七點出門,
擔心遲到,
提早十五分鐘出門,
結果因為不熟悉安全座椅,
反而硬生生"晚"了十五分鐘!

還好大伙體諒,
再集合後,
簡單吃了早餐便開始這次旅程。

一上車就呼呼大睡的小寶妞。

才一上高速公路,
和寶妞坐在後座的我,
大概是被她感染愛睏病,
竟也開始昏昏欲睡。

讓大伙在西螺休息站休息一會再出發。

大伙把握機會和寶妞拍照。

約末十點半,
我們抵達了這次旅遊的第一站"龍騰斷橋";
位於苗栗三義龍騰村的龍騰斷橋,
又稱為魚藤坪斷橋,
處於山線鐵路泰安火車站到勝興火車站之間,
橋長約200公尺,
跨越魚藤坪溪。

只是,
才一抵達,
嘩啦啦、嘩啦啦的雨就下不停,
只好在景點旁的一座鐵皮屋小市集躲雨。

一家三口在百萬樹前留影。

不知道等寶妞長大後,
還能不能看見這些古童玩。

等待雨稍微小一些,
大伙步行到景點處。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
西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
中國戰敗,
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開啟了台灣日據時代,
日本政府致力於台灣的開發,
不僅開發西部縱貫鐵路,
更順利開發地勢最險峻的泰安到勝興約八公里的路段,
建了六座隘道、三座橋樑,
龍騰斷橋就是其中的一座;
龍騰斷橋建於西元1905年,
隔年立即完工,
橋墩並無利用鋼筋或水泥,
僅使用紅磚塊和花崗石來達到平衡和吸震效果,
但在1937年7.3級的關刀大地震摧毀下,
毀損相當嚴重且無法修復,
便在龍騰斷橋西方60公尺處建立一座全新的鐵橋,
然而,
在1999年921大地震的摧殘下,
第六支橋墩又斷了其中一節。

根據資料,
龍勝斷橋其磚造拱形的橋身由磚拱、鋼鈑樑和鋼桁樑分段構成,
極為優美,
橋面離地約50公尺,
是全台山線鐵路最高的橋樑,
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

整座橋樑以糯米砌磚,
是目前台灣尚存的幾座糯米橋之一,
每層磚頭寬度不一,
並有標示記號。

雖然無法看到龍騰斷橋昔日的完整風貌,
但,
遺留下來的橋墩也別具風情。


趕緊拍下我們一家三口這難得的出遊照。

難得的家族出遊照更是少不了。

嘆!
要是有腳架,
這張張的家族照就不會都少一人。

這次出遊因為滿滿一車行李,
加上預期天氣不佳之故,
所以,
我並沒有讓咱家老爺子背單眼相機出門,
大部分景點照片都是咱家老爺子用iPhone 5拍攝,
而我和寶妞的合照也幾乎是珊弟用iPhone 4s拍攝,
效果竟不輸一般相機。

我超喜歡珊弟為我們母女拍的這幾張照片。


這個景點猶如一座公園,
不懂欣賞的我們,
沒花太久時間停留。

巍峨的山線鐵路龍騰斷橋已完全震毀,
遺下拱型橋柱,
挺立在烈日風霜裡,
只能供遊客憑弔。

只是,
再美的景點都不如我們家小寶妞吸晴!

最近迷上愛吃自己小手(好萌!)。

沈澱澱的小寶妞,
才一個景點就讓當媽的我快鐵手。

花50元的停車費到此一遊,
只好,
連路邊的一個汽水罐牌子也不放過(冏!)。

約末十一點半,
我們抵達了這次旅遊的第二站"勝興火車站";
想不到半路被服務員要求在路邊停車(停車費50元),
還得步行十分鐘才能抵達目的地。

還好有帶推車,
不然肯定鐵手、又鐵腿!

與龍騰斷橋並列為舊山線二大熱門旅遊景點的"勝興火車站",
是台灣西部縱貫鐵路的最高點。

因為雨天的關係,
即便連續假期,
老街的人潮比想像中少很多。

抵達時已近用餐時間,
原本計畫在老街上隨意吃個麵食、和道地小吃,
卻被大雨打亂了計畫,
只好,
隨意選了一家老街上的商家"桐花的棧"。

店內很刻意的佈置出客家味,
有些古味,
卻又帶點現代,
有種說不出的衝突感。

簡單的客家菜,
卻有小小驚人的價格。

出門在外,
隨欲而安,
想太多、要求太多就會不快樂,
有家人的閒話家常和歡笑聲,
平淡無奇也變得精采。

酸溜溜的薑絲炒大腸。

過貓。

沒仔細過問這一餐的費用,
也不太記得其美味程度,
因為我滿腦子都掛念著脹奶(冏!)

珊妹在老街上買了二杯擂茶。

雨天的勝興火車站老街,
竟,
顯得格外冷清。

勝興火車站,
建於民國5年,
整棟建築以木頭為建材,
且每根樑柱皆不使用釘子;
日式木造平房,
座落在勝興村裡美麗的山谷中。


站內豎立有建於民國48年元月的台灣鐵路最高點、海拔402.326公尺的紀念碑。

毫不受大雨影響,
小寶妞竟仍呼呼大睡著,
人生能這麼無憂,
似乎也只有嬰孩的這個時期,
真好。

再怎麼大的雨,
即便無法背著小寶妞下去走走晃晃,
也要應景似的來張"到此一遊"。

隨著製樟產業的沒落,
線路因此改道,
在1999年最後一班列車經過後,
這個隱身在苗栗深山內的車站便功成身退,
往日美景只能存在相片和旅人的內心裡。

想不到iPhone 5竟然能拍出這樣的效果。

看著張張照片,
心裡已打定等小寶妞長大會走、會跳,
再來一次吧!

咱家老爺子花了30元做了個壓幣,
紀念第一次背著小寶妞的旅程。

明信片更絕對少不了!

因為下雨無法盡情的拍照、和自在的到處遊晃,
雖然悠閒,
卻也少了那麼一點感覺,
希望,
下次家族旅遊能夠遇到好天氣!

謝謝我的家人,
豐富了這趟旅程的精彩度,
也豐富了我的人生!

安排和珊家人一起背著小寶妞到苗栗旅遊、再順道回台北;
這次出遊,
是小寶妞(6M8D)第一次出遊,
和家人約好七點出門,
擔心遲到,
提早十五分鐘出門,
結果因為不熟悉安全座椅,
反而硬生生"晚"了十五分鐘!

還好大伙體諒,
再集合後,
簡單吃了早餐便開始這次旅程。

一上車就呼呼大睡的小寶妞。

才一上高速公路,
和寶妞坐在後座的我,
大概是被她感染愛睏病,
竟也開始昏昏欲睡。

讓大伙在西螺休息站休息一會再出發。

大伙把握機會和寶妞拍照。


約末十點半,
我們抵達了這次旅遊的第一站"龍騰斷橋";
位於苗栗三義龍騰村的龍騰斷橋,
又稱為魚藤坪斷橋,
處於山線鐵路泰安火車站到勝興火車站之間,
橋長約200公尺,
跨越魚藤坪溪。

只是,
才一抵達,
嘩啦啦、嘩啦啦的雨就下不停,
只好在景點旁的一座鐵皮屋小市集躲雨。

一家三口在百萬樹前留影。

不知道等寶妞長大後,
還能不能看見這些古童玩。


等待雨稍微小一些,
大伙步行到景點處。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
西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
中國戰敗,
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開啟了台灣日據時代,
日本政府致力於台灣的開發,
不僅開發西部縱貫鐵路,
更順利開發地勢最險峻的泰安到勝興約八公里的路段,
建了六座隘道、三座橋樑,
龍騰斷橋就是其中的一座;
龍騰斷橋建於西元1905年,
隔年立即完工,
橋墩並無利用鋼筋或水泥,
僅使用紅磚塊和花崗石來達到平衡和吸震效果,
但在1937年7.3級的關刀大地震摧毀下,
毀損相當嚴重且無法修復,
便在龍騰斷橋西方60公尺處建立一座全新的鐵橋,
然而,
在1999年921大地震的摧殘下,
第六支橋墩又斷了其中一節。

根據資料,
龍勝斷橋其磚造拱形的橋身由磚拱、鋼鈑樑和鋼桁樑分段構成,
極為優美,
橋面離地約50公尺,
是全台山線鐵路最高的橋樑,
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

整座橋樑以糯米砌磚,
是目前台灣尚存的幾座糯米橋之一,
每層磚頭寬度不一,
並有標示記號。


雖然無法看到龍騰斷橋昔日的完整風貌,
但,
遺留下來的橋墩也別具風情。



趕緊拍下我們一家三口這難得的出遊照。

難得的家族出遊照更是少不了。

嘆!
要是有腳架,
這張張的家族照就不會都少一人。


這次出遊因為滿滿一車行李,
加上預期天氣不佳之故,
所以,
我並沒有讓咱家老爺子背單眼相機出門,
大部分景點照片都是咱家老爺子用iPhone 5拍攝,
而我和寶妞的合照也幾乎是珊弟用iPhone 4s拍攝,
效果竟不輸一般相機。


我超喜歡珊弟為我們母女拍的這幾張照片。



這個景點猶如一座公園,
不懂欣賞的我們,
沒花太久時間停留。

巍峨的山線鐵路龍騰斷橋已完全震毀,
遺下拱型橋柱,
挺立在烈日風霜裡,
只能供遊客憑弔。


只是,
再美的景點都不如我們家小寶妞吸晴!


最近迷上愛吃自己小手(好萌!)。

沈澱澱的小寶妞,
才一個景點就讓當媽的我快鐵手。

花50元的停車費到此一遊,
只好,
連路邊的一個汽水罐牌子也不放過(冏!)。

約末十一點半,
我們抵達了這次旅遊的第二站"勝興火車站";
想不到半路被服務員要求在路邊停車(停車費50元),
還得步行十分鐘才能抵達目的地。

還好有帶推車,
不然肯定鐵手、又鐵腿!

與龍騰斷橋並列為舊山線二大熱門旅遊景點的"勝興火車站",
是台灣西部縱貫鐵路的最高點。

因為雨天的關係,
即便連續假期,
老街的人潮比想像中少很多。

抵達時已近用餐時間,
原本計畫在老街上隨意吃個麵食、和道地小吃,
卻被大雨打亂了計畫,
只好,
隨意選了一家老街上的商家"桐花的棧"。


店內很刻意的佈置出客家味,
有些古味,
卻又帶點現代,
有種說不出的衝突感。


簡單的客家菜,
卻有小小驚人的價格。

出門在外,
隨欲而安,
想太多、要求太多就會不快樂,
有家人的閒話家常和歡笑聲,
平淡無奇也變得精采。

酸溜溜的薑絲炒大腸。

過貓。

沒仔細過問這一餐的費用,
也不太記得其美味程度,
因為我滿腦子都掛念著脹奶(冏!)

珊妹在老街上買了二杯擂茶。


雨天的勝興火車站老街,
竟,
顯得格外冷清。

勝興火車站,
建於民國5年,
整棟建築以木頭為建材,
且每根樑柱皆不使用釘子;
日式木造平房,
座落在勝興村裡美麗的山谷中。



站內豎立有建於民國48年元月的台灣鐵路最高點、海拔402.326公尺的紀念碑。

毫不受大雨影響,
小寶妞竟仍呼呼大睡著,
人生能這麼無憂,
似乎也只有嬰孩的這個時期,
真好。

再怎麼大的雨,
即便無法背著小寶妞下去走走晃晃,
也要應景似的來張"到此一遊"。

隨著製樟產業的沒落,
線路因此改道,
在1999年最後一班列車經過後,
這個隱身在苗栗深山內的車站便功成身退,
往日美景只能存在相片和旅人的內心裡。




想不到iPhone 5竟然能拍出這樣的效果。

看著張張照片,
心裡已打定等小寶妞長大會走、會跳,
再來一次吧!

咱家老爺子花了30元做了個壓幣,
紀念第一次背著小寶妞的旅程。

明信片更絕對少不了!

因為下雨無法盡情的拍照、和自在的到處遊晃,
雖然悠閒,
卻也少了那麼一點感覺,
希望,
下次家族旅遊能夠遇到好天氣!

謝謝我的家人,
豐富了這趟旅程的精彩度,
也豐富了我的人生!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