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鹿港小鎮時,
只見滿街遊人如織,摩肩接踵,扶老攜幼,訪古跡、品美味,
這座具有300多年曆史的小鎮,雖風光不再,卻魅力依舊...。
一口臭豆腐
在鹿港天后宮廣場附近有一攤一口臭豆腐,
有黑胡椒、沙茶、原味、麻辣、泰式酸辣,
老闆會用碗裝,讓你可以邊走邊吃;
這是我必吃的鹿港小吃,
但個人覺得滋味普通,泡菜過酸,帶不出臭豆腐的口感,
至有機?是什麼有機法呢?還真難想像!
下次,逛鹿港天后宮附近可以問問老闆唷!
長興食品行
鹿港人有句諺語"富過三代,方知飲食",
這句話,得已明瞭鹿港傳統糕點以精緻聞名。
昔日的酒肆茶樓,雖已隨歷史傾頹,
但清香可口的茶點,卻成為鹿港獨樹一格的特產。
鹿港的糕餅製作沿襲自唐山師傅,至今仍大多遵古法製作,
其中以牛舌餅、豬油荖、鳳眼糕等最出名。
鹿港牛舌餅不同於宜蘭牛舌餅的脆硬風味,而以皮酥餡軟獨步一方,
我們買了在中山路的長興食品行買了二包牛舌餅當伴手禮,
雖然餅皮香酥,但不夠甜,可能不適合珊爸唷!哈!
玉英蝦猴酥
蝦猴是鹿港的名產,在其他地方都沒有看過,
我也不知道哪家比較好吃,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買了一些,
一份一百元,可能是少見的海鮮才會賣那麼貴吧!
吃起來酥酥脆脆的,和一般蝦子沒什兩樣!
蝦猴的學名為「螻蛄蝦」,
產於苗栗到雲林沿岸的潮間帶,
因頭部像螻蛄,尾部似蝦的奇特長相而得名。
根據在地人的說法,蝦猴最傳統的吃法是以大量鹽巴醃漬,
鹹鹹的蝦猴,不但下飯,更是從前人家補充蛋白質的佳物,
因此當地有「一隻蝦猴配三碗粥」的俗諺。
因為上了年紀不中用,
所以三點多,我們便從天后宮往回走,揮別這趟鹿港美食旅~
我想會再來一趟鹿港吧!因為還有很多地方沒細細瀏覽過,
不過,這趟美食之旅,因為有你們,所以變得更精彩!謝謝你們!